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预计年产值1.6亿元 青岛王哥庄涵养“馒头+”生态

2025/09/30 07:25

阅读:

原标题:预计年产值1.6亿元,“大馒头”变身“金饽饽”

王哥庄大馒头产业链已集聚相关企业及业户170余家,年产量达3000万斤,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5000余人

作为青岛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9月28日上午,2025第十二届青岛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拉开帷幕。本届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以“百年馒头香 茶渔王哥庄”为主题,将持续至10月11日。

从一个只需几块钱的日常面点,到售价可超千元的精致礼盒和特色花馍,近年来,王哥庄大馒头在以多样形态登上消费者餐桌的同时,也完成了从普通食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华丽蝶变。2024年,王哥庄大馒头年产值已达约1.5亿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6亿元,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金饽饽”。

从几块钱到上亿元

从单价几块钱到产值上亿元,数字背后,是王哥庄大馒头产业规模与价值的双重提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王哥庄街道已集聚相关企业及业户170余家,年产量达3000万斤,直接就业人员近千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5000余人。

位于何家村的何记久香园馒头店,从一个家庭式小作坊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产馒头约70万斤、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的规模化企业,成为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向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坚持好面粉、山泉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旺季时我们每天能使用七八十袋面粉,30多名员工轮轴转,产品供不应求。”何记久香园馒头店老板荆长艳表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馒头店也成为周边居民“添补家用”的好去处,“店里用工模式比较灵活,不少居民利用闲散时间到店里做兼职,每个月即可增收3000元。”

不单单是带动就业、致富增收,围绕“一个馒头”,王哥庄街道还做了很多事——

以节兴产。每年的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都是对街道大馒头产业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成果检验。节会期间,通过设置特色展销区、开展非遗技艺体验等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王哥庄大馒头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更直接拉动消费,为当地商户搭建起产销对接的广阔平台。比如,9月28日下午,街道举办“王哥庄大馒头产业推介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邀约星级酒店、连锁餐饮、电商平台及婚庆定制领域的采购方实地考察、洽谈签约,建立稳定长期的供销关系,真正将节庆流量转化为订单增量。

以赛促产。王哥庄街道已连续数年举办花样馒头大赛,聚焦传统面艺与现代创新的融合,既考验选手的技艺功底,更注重创意与场景的适配性。9月27日,新一轮花样馒头大赛在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园举行,14组参赛选手用指尖匠心,将提前制作的花样馒头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其中,既有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喜结良缘等契合婚庆场景的经典样式,也有呼应国庆中秋双节的节日主题,更有凸显地域特色的崂山王哥庄专属设计。

以会链产。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开幕式上,王哥庄大馒头协会与青岛市农贸市场协会、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青岛船歌伟业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14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涵盖原料供应、销售渠道、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这种全方位的产业协作,也为大馒头的价值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为护航产业更好发展,开幕当天,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将政务服务下沉到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园区,为现场参展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辅导和宣讲服务。

涵养“馒头+”生态

王哥庄大馒头产业的升级,不仅体现在产值数字上,更体现在产业生态的构建上。如今的王哥庄街道,正在精心涵养一个丰富多元的“馒头+”产业生态。

本届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以“馒头”为核心IP,深度联动婚恋、茶、渔、宿、宴等业态,整合工坊体验、茶园观光、赶海拾趣、民宿住宿等多重元素,举办西山情王哥庄跑山赛,强化“王哥庄生活方式”这一区域综合品牌形象,实现“一业兴、多业旺”的融合发展格局。

以婚恋业态为例。当前,青岛市正全力推动“甜蜜经济”发展。王哥庄街道依托山海资源、旅游配套和婚旅业态,已成为发展“甜蜜经济”的一处重要产业承载地,而大馒头更是胶东地区的一款特色“喜礼”。“年轻人结婚越来越重视中式婚礼的仪式感,我们公司从三四年前就推出了喜馒头。在传统大馒头的基础上,增加了喜字、锦鲤、百合、牡丹花等元素,色彩则采用纯果蔬榨汁和面,健康又美观。”青岛福康瑞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公语说。

“非遗+研学”的沉浸式文旅体验,让青少年在游玩中学习,在实践中传承,正成为文旅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500余年历史的“王哥庄大馒头”,通过将传统面艺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亲手揉捏、塑形中直观感受匠心传承,不仅激活了非遗的生命力,也为王哥庄街道的文旅产业增添了文化底蕴和互动趣味,进一步推动“馒头+”生态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本届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不仅为省级非遗项目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及区级非遗工坊授牌,还启动“非遗传承人计划”,面向青少年和游客开设研学体验课程并颁发证书,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以节庆为媒,王哥庄街道正将普通的馒头,锻造成串联“农文旅体商”的黄金纽带,让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故事愈发香甜醇厚。(衣涛  管秸  李翔)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