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信号山:“我可以”汇成城市背景音 青岛最动人的风景是人

2025/10/09 15:52 信网

阅读:

在“十一”假期首日,一段发生于中国海洋大学的温情故事,正悄然定义着青岛的城市温度。一位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出求助,希望有人能带她参观已故男友的母校。没有悲情的渲染,只有克制的迷茫。这个带着泪痕的请求,像一个投入喧嚣海洋的孤独漂流瓶,等待着回音。短短五分钟,一条“我在”的回复便划破了网络空间的疏离,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声“我也可以”“抱抱你”的暖心回响。这些来自陌生ID的善意,共同编织成一张柔软的支撑网,以“不打扰”的姿态,稳稳接住了那份无处安放的悲伤。(详见:一个求助帖寻得一段暖心陪伴 网友助力外地女孩圆梦青岛

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壮举。这声迅速的回应,是个体的善意,也开启了城市温暖的闸门。那位引路的同学,与评论区里每一个温暖的ID,共同践行着一种无言的善良——它并非轰轰烈烈,而是以陪伴代替追问,以行动代替说教,用最柔软的方式,守护着一颗脆弱的心。她走在他曾走过的林荫下,坐在他曾经自习的教室里,那些沉重的思念,终于在一个个善意的簇拥下,找到了可以温柔停靠的角落。

这正是青岛最美的风景。它不在栈桥的浪涛,也不在八大关的梧桐,而在于这座城市里的人,懂得如何“柔软地对待一个陌生人”。这种温柔,是一种深刻的共情,它理解悲痛不需要围观,只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帮助和安静的陪伴。

在现如今这个高度连接却又日益疏离的时代,我们习惯于在数字世界中构建关系,却在现实生活中筑起心墙;我们拥有数百个“好友”,却在需要时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我们太常见于表演性的关怀,却遗忘了这种“不打扰”的温柔何其珍贵。正因如此,那一声毫不犹豫的“我在”和汇聚而来的“我也可以”,才显得如此璀璨——它们像一束光,瞬间穿透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让我们回忆起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连接。当越来越多的“我可以”汇成城市的背景音,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最朴实的灵魂与生命力,也成为了能安放欢笑与泪水的心灵栖息地。

这份温柔,其实早已融入青岛的街巷肌理。清晨,公交车司机会为奔跑的乘客多停留几秒,还会贴心地提醒“别急,等你”;迷路的游客总会遇到热心的青岛大姨,不仅耐心指路,有时甚至会亲自带上一程:“不远,我领你过去”;傍晚的海边,素不相识的人们会自然地聚在一起,分享当天的见闻……这些琐碎日常里的微光善举,从不断裂,也从不刻意,如同空气里无处不在的海风盐粒,无声地浸润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无声地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当夕阳为校园镀上暖光,告别时带走的不仅是对逝者的追忆,更是一座城市赠予的温柔信念。青岛恒久的魅力,在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更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保持着那份“不动声色地温暖另一个灵魂”的能力。

这种能力,让青岛的美,从风景走进了人心。而这,正是一座城市能够给予的最动人、最恒久的风景。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