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山成了“金山” 我国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

2025/10/13 13:35

阅读:

原标题:青山成了“金山”!我国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自2023年,福建、江西、重庆被列为全国三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两年来,3个先行区大胆闯、大胆试,出台了10多项配套政策,完善公益林调整机制,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开展全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建立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最大限度激活林业发展动力活力。

全国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

各地特色探索盘活森林资源

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各林业大省出台多项举措,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目前,全国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

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福建省,通过探索开展“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的“三多”改革试点,完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8121亿元,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在实施林业改革过程中,把绿色金融作为重要抓手,推动金融活水落实到林业产业发展中。今年以来,将112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用于林业产业发展。

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 江成敏:特别是我们一些地方建立了林业支行,让林业金融产品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把产业做实,把产业做活,让老百姓有收益,让企业能够灵活地发展起来。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浙江省,集体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95%以上。去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共享林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共享林事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承担社会服务保障工作,解决了以往因分散经营导致的资源盘活难、技术落地难、服务覆盖难等问题。

国家林草局发改司副司长 吴柏海: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台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森林资源管理、林草产业发展、林业金融服务等配套措施,做大做强做优林草产业,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

集体林业每年带动4000多万农民就业增收

生态惠民利民效果凸显

随着一系列林改创新举措的实施,生态惠民利民效果显著,数据显示,全国集体林业每年带动4000多万农民就业增收。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63.35%,居全国第二。抚州市是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今年,抚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地提前延包试点,对承包期不满10年的林权,提前开展延包30年以上。不久前,资溪县法水村村民付志和拿到了新发放的不动产权证,承包期从2035年延期到2065年。

抚州市资溪县法水村村民 付志和:这个不动产证就给我们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个山以后还是你的,我们就有信心做下去、经营好。

延包试点后新下发的不动产权证同时也解决了权属不明晰、经营权不稳定等问题。

抚州市资溪县嵩市镇党委书记 喻江文:我们所有的林子全部做了延包,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林业经营权,它的空间更加拓宽了,时间也往后延长了,这样就让我们的林农更有底气去把林子租给社会资本,从而达到规模化经营的目的。

江西省自2023年被列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以来,已形成10多项全国首创经验。去年,江西省在全国首创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将原有的林权证、不动产登记证覆盖不了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非木质化利用的收益权纳入确权范围,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 杨皓:全省颁发林业经营收益权证2301本,面积达90.02万亩,收益权质押贷款12.67亿元。实现了林业经营收益权,可确权、可流转、可交易、可融资。

目前,江西全省已启动建设油茶、木竹加工、森林食品等特色产业园35个,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示范带67条,全省林业总产值达7130亿元,林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群众迈向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刘悦欣 赵学锋 薛建启 抚州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荣]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