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风湿免疫科“国家队”专家李玉慧:“京”心守护 为患者撑起免疫盾牌

2025/10/16 14:44 信网

阅读:

专家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北大知名专家门诊,总能看到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中有不少人曾辗转多地求医,在这里找到了希望。其中一个诊室里,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助理、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主任李玉慧忙碌的身影。自2022年9月起,她开始常驻青岛,每周往返京鲁两地近1400公里,将国家级的风湿免疫诊疗服务带到青岛患者身边。

初心从全国诊疗中心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全国知名的疑难病症诊治中心,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复杂病例。李玉慧主任在此深耕多年,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肌炎、脊柱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

“在北京,我见过太多拖着行李箱从外地赶来求医的患者。”李玉慧回忆道。这些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基层医疗的需求。青岛尤其是城阳区,专业的风湿免疫科医生相对紧缺,但患者数量并不少。很多人为了看病不得不跨区、跨市甚至跨省奔波。

正是这份责任感,成为她三年来坚持每周往返的动力。在青岛出诊的日子里,看到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北京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她感到所有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破局打造风湿免疫诊疗新高地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青岛医院副院长、慢病管理中心主任苏茵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助理、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主任李玉慧的带领下,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启用。

初到青岛时,李玉慧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2022年,北大人民青岛医院尚未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专科病房,许多患者在来到北大人民青岛医院前的诊疗过程不够规范,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比如李玉慧主任接诊的一位36岁的痛风患者,病史三年,血尿酸最高达600多,却从未接受规范治疗,只在疼痛发作时服用降尿酸药物。“这恰恰是错误的。规范治疗应在缓解期持续用药,并配合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李玉慧主任说。

面对现状,李玉慧着手系统推进学科建设。她每周坚持一至两次门诊、带领一到两次查房,并开展教学和科室管理工作。在她的推动下,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诊疗体系。

融合推动国家级医疗资源落地生根

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是“人来了”,更重要的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步。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高度依赖自身抗体检测的准确性,李玉慧特别重视检测的规范化。如今,北大人民青岛医院已实现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同等质量的自身抗体检测,为精准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风湿免疫疑难疾病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也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一旦遇到疑难重症,便会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风湿免疫科联合血液中心、医学影像科、感染科等专家,通过线上方式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李玉慧看来,风湿免疫疾病多为慢性病,医患之间的信任与配合至关重要。一位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炎的患者,原本需定期前往北京复诊。得知李玉慧在青岛坐诊后,她欣喜地说:“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李主任,再也不用全家陪着往返北京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位干燥综合征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阿姨,长期白细胞低下,在李玉慧主任的诊治下终于找到病因,免去了奔波之苦。

数据显示,2025年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出院患者中,外地患者比例持续攀升,数字背后是患者信任的最好证明。

愿景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展望未来,李玉慧主任希望继续完善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学科建设,助力实现“大病不出省”,让山东地区的风湿免疫患者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与北京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京青两地每周往返连接的不仅是两座城市,更是国家级医疗资源与基层患者的需求。在李玉慧看来,每一次问诊、每一次查房、每一次与患者的深入交流,都是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的生动实践,让岛城患者在离家近的地方享受到规范诊疗就是她作为医者最大的心愿。文/通讯员 刘裕 记者 丛黎

专家查房。(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