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10月17日讯 为深入践行“健康中国”理念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10月16日下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运动医学科和脊柱外科专家团队走进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新卓路社区。通过“一对一”专业医疗咨询,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精准医疗服务,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天下午,新卓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早早坐满了前来义诊的居民,来自青大附院崂山院区脊柱外科主任医师相宏飞和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王彬围绕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展开义诊,重点聚焦中老年群体高发的脊柱与运动系统疾病。
在脊柱外科义诊服务台前,主任医师相宏飞成为最“抢手”的专家之一,他一边仔细查看居民带来的X光片、CT影像,一边结合问诊详细分析病情。“医生,我最近走两步路腿就发麻,有时候还有点儿发飘,休息一会儿能好点儿,但最近越来越严重了。”今年65岁的孙先生向专家描述着自己的情况。
相宏飞主任接过老人手中的影像资料,指着影像中狭窄的椎管解释道:“大叔,您这是典型的腰椎管狭窄,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变、韧带增生会压迫神经,导致双下肢麻木、这种情况如果拖着不管,一旦加重就会影响日常生活”。他建议老人尽快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同时提醒老人日常避免久坐久站,减少腰部负重。
此外,骨质疏松也成为了中老年人较为关注的疾病之一,相宏飞主任现场给出专业的科普。据了解,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女性绝经后最常见的骨骼问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量快速流失,很多人觉得“腰酸背痛是老了正常现象”,其实这是骨量下降的早期信号。相宏飞主主任强调,骨质疏松最大的风险是“沉默的骨折”,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长期慢性腰痛甚至驼背。他建议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日常生活中增加户外日照、适度进行快走、太极拳等负重运动,若已确诊骨质疏松,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骨松药物,切勿自行补钙。
运动医学科义诊服务台前同样热闹,68岁的居民赵女士膝关节疼痛半年,上下楼梯都十分困难,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王彬综合其年龄和症状,初步诊断为“退行性膝关节炎”,并现场教授居民居家康复训练以及日常保养的注意事项。
“刚才接诊的几位居民,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退行性病变问题。其中有一位居民的右手出现明显疼痛伴随肿大,初步判断为手指骨关节炎,我结合他的具体情况给予了针对性的用药和生活方式指导。”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王彬介绍,“像关节疼痛、活动僵硬、关节老化这类常见问题,建议居民及时到综合医院的运动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等定向专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再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症状发展,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王彬医生进一步解释,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问题,与年龄增长、关节软骨自然磨损、长期劳损或轻微外伤等因素相关,但并非“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毛病。“很多居民误以为关节疼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或是随意贴膏药、吃止痛药缓解,却忽略了明确病因的重要性。”王彬医生提醒,例如手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早期都可能表现为关节疼痛或肿胀,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只有通过专科检查精准判断病因,才能避免误治或延误病情。
“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去一趟医院看病真的是不容易,想想就发愁,这下好了,青大附院的专家来到家门口坐诊,不用去医院就能挂上‘专家号’,真的是太方便了。”社区居民王女士看完专家后连连感慨。
活动现场,两位专家耐心解答疑问,并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圈粉”若干社区居民。下一步,医院将持续推进专家进社区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聚焦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的就医看病需求。通过开展义诊服务、健康知识讲座、疾病筛查等活动,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通过专业宣教帮助居民提升对于疾病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切实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为构建“健康青岛”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丛黎)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