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青岛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10月2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青岛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制定背景、核心目标及重点任务。
学前教育启用更多公办幼儿园,更加优质普惠;基础教育直面人口变化带来的结构问题,初中渡峰、高中扩容;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7年,青岛的学前教育将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示范样板,基础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0%
《青岛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是对教育强市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以优质普惠发展为总体目标,强调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巩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果,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示范样板。
该项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普惠性资源结构持续优化。2027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0%。二是保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全面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保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协同共育体系更加完善。三是普惠性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教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100%,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5%。四是幼儿园管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办园行为进一步规范。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实施托幼一体化管理,幼儿园托班提供托位不少于1.5万个。
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优结构、提质量、强保障、促改革、严管理五个方向展开。在普惠性资源结构布局优化方面,主动适应新的学位供需形势,一方面,优化资源结构,通过将新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办为公办园、回购回收回租民办园等途径,持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支持优质普惠性民办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统筹当前和长远,优化资源布局,做好公办园撤并调整和闲置资源统筹使用。在乡村学前教育改革提质方面,主要着眼于农村园硬件、软件的提升,通过优化农村园布局、改善农村园办园条件、深化镇村一体化改革、城乡联盟办园等措施,抬升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底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推进、均衡发展。
同时,推动联盟办园升级,加快跨区域联盟办园探索,推动市级层面实验项目园联盟和跨区域城乡联盟两类联盟建设,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突出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三支队伍建设,至2027年,新培养名师名园长50人,骨干教师、菁英教师400人,表扬优秀保育员100人;重点提出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保育教育成本的投入机制,逐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并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区市财政补助经费分担机制,健全普惠性民办园分级补助机制、小规模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幼小双向科学衔接,推动残疾幼儿随园保教,强化园家社协同育人,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托幼一体化改革是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提出的一项新的改革任务。目前,全市范围内正在积极推进幼儿园托班的开设,已经有300多所幼儿园开设了600多个托班,提供托位约1.2万个,另外还有300多所幼儿园的400多个托班正在备案过程中。在托幼一体化改革方面,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对托班的管理责任、保障机制、教师配备、一体化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实现托班管理规范化。
实施初中渡峰、高中扩容
《青岛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建立起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持续优化教育布局,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要实现“两段”“两类”教育的新突破。一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域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缓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小。二是普通高中优质特色。扩大优质高中学位供给,打造10所优质科学教育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是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完善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体系,打造“海纳百川”融合教育品牌,发挥孤独症教育全国示范作用。四是专门教育优质规范。健全教育矫治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最终,让青岛的基础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在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方面,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和城市更新需求,探索建立“市级统筹、市区(市)结合”的管理体制,实施“初中渡峰学位保障行动”和“普通高中学位有序扩容行动”,建立跨区域、跨学段学位余缺调配使用机制,优化全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通过学区制改革、“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推动师资、校舍、设备等资源共享,满足每个孩子都“上好学”的愿望。
在义务教育市域优质均衡方面,以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核心任务,完善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延伸,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有序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协同推进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深化行动,开展校长培训、研修、论坛等活动,通过“一对一”专家指导、教研员包靠、校长跟岗培训等方式,推动新建校和乡村学校100%加入优质教育集团。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扩大优质高中学位供给、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既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也是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我市将高起点建设青岛二中、五十八中等优质高中新校区,实行“优质高中+薄弱高中”“优质高中+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公办高中学位供给,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完善特色高中创建机制,深化“特色学科+特色高中”模式,打造1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深化职普融通,建设高水平综合高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同时,在课程教学提升方面,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建成400门特色精品课程;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满足学生特长培养需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完善市、区(市)、校三级教研机制。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育人等创新模式,试点小班化教学、学段教育衔接、小学一二年级“乐考”三项改革,建成小初高一体化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促进提升方面,开齐开足开好科学教育课程,落实国家“沃土计划”;开发跨学科科学教育校本课程,打造数字化资源库;加强实验教学,打造精品科学赛事;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建设;配齐配优科学教师、科学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统筹推进“脱颖计划”“筑基计划”“奇点计划”等培养机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培养尖兵教师和竞赛骨干教师,建成10所示范基地校及2-4所国内名校,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全链条支撑。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十五年一贯办学体系,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学校,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资源。支持中小学缔结友好(姊妹)学校,建设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在上合示范区建成一批基础条件优良、国际元素突出的国际化学校;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探索教师教学述评、学生增值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双减”背景下的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建立适应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评价和招生体系。探索实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秦璐]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