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闪电评论丨大河奔流幸福来 山东“十四五”黄河答卷这样写
“十四五”期间,山东作为黄河入海的“收官之地”,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用生态修复的实绩、产业转型的突破、民生改善的温度,书写了一篇“绿富同兴”的新时代黄河故事。
“黄河宁,天下平”,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山东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崇高事业,在黄河尾闾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攻坚战。谁能想到,如今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互花米草入侵导致湿地生态链濒临断裂。
“十四五”期间,这里上演了一场彻底的生态“逆袭”:300口油井全部退出给湿地“松绑”,13万亩互花米草被精准清除为湿地“除癣”,年均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持续为湿地“输血”。如今,淡水沼泽湿地稳稳守住30万亩“生命疆域”,野生动物增至1633种,植物达685种,每年有200余种候鸟在此繁衍生息。2024年7月,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捧回“世界自然遗产”金字招牌。
生态修复从未局限于河口湿地,而是延伸到山东黄河流域的每一寸土地。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肥城老城街道,曾因坡耕地碎片化、土层浅薄,面临严重水土流失和耕地撂荒。2024年借助黄河流域坡耕地治理项目,对3594亩坡地实施筑坎降坡、表土改良,配套建设灌溉排水设施,实现了“水不出沟、土不下山”的目标。从黄河三角洲到鲁中南丘陵,山东连续4年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接续8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流域内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4年保持90%以上,黄河干流水质连续9年稳定在Ⅱ类。
生态向好的同时,产业转型的“绿色引擎”也在全速运转。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深知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重化依赖”的瓶颈。“十四五”期间,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蝶变,培育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山东还依托沿海优势,海陆并进开发风电、核电、海上光伏等新能源投资突破2100亿元,以“追光逐风”的魄力在能源转型中抢占先机。
山东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保障了全国8%的粮食产量,在黄三角盐碱地变身“新粮仓”的奇迹中,培育出耐盐碱小麦、大豆等新品种,让昔日“不毛地”长出了“金穗子”。
黄河治理从来不是一省一域之事,山东以“龙头”担当打破地域藩篱,奏响了跨省域共护母亲河的协奏强音。山东以“鲁豫对赌”开创省际生态补偿先河,与河南签订横向补偿协议,推动黄河入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以上。这场创新实践让“上游护水、下游受益,上游治污、下游减负”成为现实。如今,这一经验不仅在山东各个区县全面开花,实现省内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全兑付,更辐射带动豫晋陕三省签署补偿协议,推动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从鲁豫“对赌”到沿黄省区“共舞”,山东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起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十四五”期间,山东把黄河安澜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让群众在黄河治理中共享发展成果。2021年,山东兑现“让滩区人不再与洪水争命”的承诺,60万名群众彻底告别水患,圆了祖祖辈辈的安居梦。“搬得出”更要“住得好、能致富”,山东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路径,为滩区培育特色产业。在东明县沙窝镇翰林苑新村,村民杨美玲每天到村里的致富车间上班,经她手制作的服装远销欧美,把“滩区人在家门口致富”的故事传向世界。鄄城县六合新村的羊毛地毯加工、高青县木李镇的富硒果蔬种植、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的黄河文旅项目,都成了群众致富的“新主角”。
在东平湖这个防汛要隘,通过老湖区洪水南排工程建设,排泄洪能力从210立方米每秒跃升至450立方米每秒,2.93万名群众彻底摆脱洪水威胁。“十四五”以来,山东年均治理中小河流超5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水闸894座,洪涝受灾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较“十三五”分别下降95%、98%、96%。
大河奔流,幸福奔涌。从黄河口的万鸟翔集到鲁中南的梯田叠翠,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跨省域的生态协同到滩区群众的安居乐业,齐鲁大地正以一场关乎发展逻辑、区域命运、人民福祉的深刻嬗变,绘就气象万千的“十四五”黄河答卷!
站在新起点,山东将继续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与沿黄省份一道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让母亲河永远造福人民。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王荣]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