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风雨中,“归位”垃圾桶的少年找到了
本报4月30日讯 4月29日,一则市民抓拍的街头小视频在朋友圈热传。视频中,一名背书包回家的男生途经路口时,突然注意到了被狂风吹到路边的垃圾桶,他冒着风雨把吹跑的垃圾桶搬回原处摆放整齐,然后悄悄离开了现场。狂风暴雨中,这名男生一身醒目的“超银白”校服格外引人瞩目,随后这则仅有21秒的视频迅速被超银学校“认领”,超银学校通过学校官方视频号发出了“寻人启事”,在各校区寻找“最美身影”。
视频发布后的短短12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15万,近千名网友接力转发寻找“超银白”男生,近4000名网友点赞风雨中这一动人举动,更有近百名网友发表评论,大赞这名超银学子的“无意”善举。 30日,从超银学校传出好消息,这名被“全民寻找”的男生正是超银中学(镇江路校区)初二3班的赵子涵同学。 “放学的时候突然下雨,我没带伞,就想着赶紧回家。走到一个小区停车场前,看到两个垃圾桶横在那里。我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可能会影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于是把垃圾桶搬回了原位置。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赵子涵说,平时学校里一直倡导“慎独”精神,这些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他觉得扶起垃圾桶只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赵子涵平时就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班级值日、参加活动总是冲在第一个,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也会主动帮助解答。既有超银学生慎独自律、努力拼搏的共性,也有他自己乐观自信的个性。 ”班主任王丽花表示,慎独自律、乐于助人,不仅是赵子涵的特质,更是所有超银学生的共同特点。在近百条网友评论中,“有责任、有担当”成为点赞的高频词,对此,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表示:“建校20多年来,超银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不仅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责任担当。赵子涵同学的这种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自觉行为正是这样一种体现。 ”她介绍,学校以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并借助各项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雷锋活动月”“自我管理月”等主题月,每月确定一个行为习惯养成重点,引导学生不断砺志铸魂,践行超银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性的光芒在其心里悄然生根发芽。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王晓雨)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陈晓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