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端午文化“活” 家国情更浓

2021/06/10 15:12

阅读:

原标题:端午文化“活” 家国情更浓

艾叶飘香,端午节至。今年端午与往年有些不同,疫情防控所需,有些地方出现“云上赛龙舟”“线上学包粽”“网上过端午”,传统节日呈现出更多现代样式。但无论形式怎么变,端午深蕴的厚重文化和家国情怀没有变。

粽香四溢,文化流芳,端午文化更值得品尝。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历经千年岁月淘洗,凝结着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代先人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重五节,是仲夏阳气上升的节点,百虫长成,五毒尽出。门插艾条、身佩香囊等,是为避瘟驱邪、祈求健康。这些习俗蕴含着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充盈着先人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承载着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端午文化在当今仍具有较强现实价值,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品悟端午文化内涵,让人得教益,给心以滋养。

端午文化醇厚,家国情怀绵长。“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身上凝结着人们对爱国的深沉寄托,端午饱含家国情怀这一不变的底色。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强烈饱满的爱国精神,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在这个传统节日,体悟端午蕴藏的家国情怀,是对民族气节和精神品格的沉淀和传承,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和弘扬。端午,让我们在思接千古中汲取爱国精神营养,在家国情怀中积蓄奋进力量。

传承文化,昂扬精神,需让端午这一传统节日更加“活”起来。从现实情况看,端午节仍被不少年轻人视为休闲假期、消费时机,更多体现为“休息日”“旅游节”。传统节日,只有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焕发鲜明时代特征,才能承担起延续文化认同、凝聚精神力量作用。找准切入点,紧扣发力点,既持续开展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端午节社会活动,又不断加强对相关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在节日文化实践中,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激发公共性公益性节日文化内生动力。要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融入衣食住行、嵌入生产生活,才能增强端午节吸引力感染力。

立足当代中国,在坚守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节日”才会历久弥新,端午的家国情怀才更激荡人心。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胡晨薇]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发力新消费 青岛历史城区“老字号”焕发“年轻态”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