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年轻人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意识强 部分买保健品为图心安

2021/09/17 08:21

阅读:

原标题:“朋克养生”,年轻人真的需要那么多保健品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子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爱”上保健品。他们一边高强度工作、熬夜,一边花重金买保健品,这种行为被年轻人戏称为“朋克养生”。“朋克养生”的效果如何?年轻人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保健品?

不少年轻人“爱”上保健品

万夕然在网上下单了泡脚桶、艾灸贴、抗糖丸和红参饮料,她26岁,热衷于尝试各类养生产品,是朋友圈里“天天熬夜的养生爱好者”。

万夕然告诉记者,高强度的工作和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迫使她提前养生,“大家白天都在工作,晚上常有聚会,回到家经常已是第二天凌晨。现状无法改变,只有好好保养啊。”她说。

浏览一些社区网站不难发现,“亚健康自救指南”“90后的养生之路”等话题,都有上百万的讨论浏览量,不少年轻上班族与在校学生参与话题,分享自己的养生心得,多种保健品频频出现在话题讨论中。

记者调查中发现,年轻人随身携带深海鱼油、胶原蛋白软糖等保健品的也并不少见。

一些电商平台和专业咨询机构的报告显示,保健品消费者年龄分布中,85后、95后人群占比超过一半。

部分青年买保健品图心安

在海南读大学的柳安说,自己本来对保健品将信将疑,但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购买,不少大牌明星也在带货,自己也就慢慢“入圈”了。“我用的很多产品无功无过,我就是想买个心理安慰,就算是交‘智商税’吧。”柳安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胡琴等医学专家表示,年轻人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意识很强,对于饮食营养、运动健身、美容护肤和家庭用药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兴趣,且获取养生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如自媒体、社群等。这为他们获取保健品提供了便利。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行业飞速发展,保健品购买渠道增多,市场吸力增强。一些网红主播和明星带火了保健品市场,如在某社交与经验分享平台上,就有超过12万篇与“功能食品”相关的笔记,很多年轻人无从辨别真假,随意购买图个心理安慰。

不少保健产品口味零食化,如某网红品牌主推餐前阻断咀嚼糖果、生姜男士提振软糖、维生素软糖等产品,声称“吃一颗能满足一天的维生素需求”,概念新颖,抓住了“朋克养生”群体的眼球。多位业内专家认为,部分年轻人对保健品具有较高期待,希望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实际上,保健品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凡是以“能治病”作为宣传手段的,都涉嫌虚假宣传。

专家提醒:谨防保健品滥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买来缓解便秘的日本保健品,但包装上只有日文看不懂,为此一天服用了10粒,身体产生了抗药性。多位医生表示,其实普通的便秘,通过医院的简单正规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胡琴说,保健品通常具有一些预防保健作用,但对消费者并不一定有针对性,如果消费者不明白自己的身体缺乏什么,盲目服用保健品,就属于滥用保健品了,不仅容易产生依赖,还会影响健康,加重经济负担。

胡琴建议,年轻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最重要,如早睡早起、规律运动等,不应过分依赖保健品。其次,要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相对权威的医药科普知识,从个人健康需求与保健目的出发,在专业人士(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最后,如果确实需要服用保健品,也应按正确的用法用量,合理服用。

[来源:新华社 编辑:秦璐]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发力新消费 青岛历史城区“老字号”焕发“年轻态”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