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市政协委员贾小平:建议青岛设立自然科学基金

2022/04/15 16:16 信网

阅读:

 (来源:受访者)

信网4月15日讯 (记者 顾青青)“青岛有大批高等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数以万计的基础科研人员,这些人才需要研究经费激发基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学者的热情。”今年两会,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贾小平建议青岛设立自然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培育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头。“虽然青岛是高等教育和科研高地。但基础科研人员每年从国家和省里获得基础研究经费,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性越来越强。这种情形极易打消部分基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学者的热情。”

而除此之外,青岛市政协委员贾小平表示,青岛市在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大量的“卡脖子”难题,如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这些难题源于青岛市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不高,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投入比不高。原本有限的总盘子,面对强大的需求牵引,总是难以为继。”

基础研究是攻克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青岛市政协委员贾小平认为,为产业解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是提供理论支持,区域创新竞争力也正在向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研究延伸。为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主体作用,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完善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贾小平建议青岛设立专门的自然科学基金。以区域产业需求和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自然科学基金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体系。聚焦青岛产业“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基础研究瓶颈,突破关键技术问题和核心科学问题;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区域产业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贾小平还建议以激发科技创新人才为导向,构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和评价机制。“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才能维持稳定的科研力量,形成良性循环效应。引进来,才能走出去。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在青扎根立足,进而推动青岛市基础研究发展和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

同时,贾小平还建议,以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为导向,构建功能定位明确的基金项目体系。支持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学科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发挥培育和引领的作用,为培育省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和基础科技人才队伍打基础。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