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投入400多万亏损八成 海蛎子养殖户想投保却遭闭门羹

2022/04/21 08:31

阅读:

原标题:靠天吃饭的海蛎子,能否投保险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近两年,受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红岛有些养殖户放养的海蛎子遭遇减产,动辄几百万的收入打了水漂。“靠天吃饭”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少养殖户前几年挣的钱,一年就可能赔进去。不少养殖户表示,海水养殖跟开盲盒差不多,丰收了能狠赚一笔,遭遇减产就可能赔光本钱,这也导致很多人开始减少放养面积。如今,很多农作物都有了保险,不少养殖户也想投保险却遭遇闭门羹,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险种,降低养殖户的损失,保障养殖业平稳发展。4月20日,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针对部分养殖户海蛎子减产的情况,他们将组织专家以及养殖户进行调研,分析减产原因,指导养殖户更好地进行生产作业。

投入400多万元

不料亏损八成

马上就到五一了,在胶州湾生长的海蛎子就要进入排浆期,也就是海蛎子的生殖期。海蛎子也结束了鲜嫩肥美的时节,再想吃要等到冬天。

在红岛码头养了十多年海蛎子的张经理租种了3000多亩的海域,专门养殖海蛎子。这两年的产量下降了八九成,也有一些养殖户直接面临绝收的情况。张经理说,随着红岛海蛎子的名气越来越响,只要有好的海蛎子,根本不愁卖,捞出来很快就能被订购一空。不仅如此,由于需求量大,价格也是一路攀升。此前,吃海蛎子的主要是沿海一带城市,内陆城市并不多。随着网络电商以及生鲜快递的发展,很多内陆居民也喜欢上吃海鲜,一键下单后很快海鲜就能端上餐桌。

“这两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养不起来。”张经理说,产量下降得太厉害了。以他为例,平均100亩需要投入10多万元,加上人工等各种费用,3000多亩海域投入了400多万元。放在以前,基本上投入400万元,也能挣400多万元,有时候收入还要高。如今产量下降得厉害,基本上要亏八成,一年赔两三百万元是常事。

中秋前后死亡率高

难过高温这一关

胶州湾的水质条件好,咸度合适,生长在海泥上边的海蛎子鲜嫩、肥美,这两年越来越出名。青岛的海蛎子苗基本上都是从莱州运来的,每年12月份开始播种。小的海蛎子苗一般需要附着在扇贝壳上,放到海水里就能慢慢长大。红岛渔港码头的负责人赵经理介绍,海蛎子苗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长大,从海底端上市民的餐桌。每片海域的水质、气温等不同,也会影响海蛎子生长。

之前一车海蛎子苗差不多四五千元,这两年便宜了一半左右,2000多元一车,可以播种三亩海田。每年从五六月份开始,海蛎子进入生殖期,这个时候它们需要进行“排浆”,也是一年当中最虚弱的时候。再加上夏天水温过高,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海蛎子死亡的高发期。很多海蛎子熬不过这个季节就会死亡,厚重的外壳就留在海水里。

赵经理说,养过海蛎子的海田是没有办法再养殖蛤蜊。海蛎子的壳比较大,蛤蜊会被压住死亡。近些年海蛎子的价格一路走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相比于蛤蜊苗,海蛎子苗要便宜不少。因此,养殖海蛎子的人越来越多。

“海水养殖就像开盲盒,不到捞出水的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收成怎么样。”4月13日,记者来到红岛渔港码头,养殖户赵先生说,他在这附近养海蛎子快20年了,这两年养殖户数量增长得比较快,赔本者也不少。

影响海蛎子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很多养了十多年的“老手”这几年收成也不好。比如,去年靠外的海域丰收,今年减产很严重,有一片区域连续几年不丰收。原因比较多,比如这两年海星吃掉一部分。另外,潜水员下海抓海星,在水底行走翻起很多泥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海蛎子死亡。

此外,气候等也有可能是原因,但究竟是何种原因,养殖户们也说不清。在海里养殖,其实风险很高,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也会对海蛎子造成减产。尤其是在海里,不像种在地里的庄稼,可以随时过去查看。放养在那么大面积的海里,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

海蛎子减产赔钱

想投保却无人接单

另外一名养殖户周先生说,前几年养殖海蛎子确实挣钱,好的时候能翻番。比如投入10万元,海蛎子收获的时候能分红20万元。由于放养的面积比较大,他前几年放养了3000多亩的海蛎子,确实挣到了钱。但是,当时投入的成本也要高,100亩海田需要二十三四万元,3000亩就需要600多万元。这些钱一个人很难承担,所以一般是多个人合伙投资。以前投个二三十万元,能分红四五十万元,现在基本上投多少赔多少,都没有多少人愿意投了。前几年挣的钱,这两三年全赔进去了。

尤其有人是跟亲戚朋友借钱,现在一听说要养海蛎子就害怕。今年他也不敢投了,只放养了300亩左右。由于这些海蛎子生长的地方,没法放养蛤蜊,剩下的两千多亩只能闲置。

“看看过两年有没有好转,如果产量提高了,还是会继续放养。”周先生说,租金也不便宜,一亩海田一年200元,3000多亩海田的租金就要60多万元,看着也挺心疼的。

据码头负责人赵经理说,这两年产量不稳定,挣钱的是少数,不少养殖户赔钱。很多养殖户也咨询过保险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这个险种。

周先生说,“如果有保险公司进行托底的话,我们也会放心进行放养,海蛎子的产量也有保障。现在赔钱的养殖户这么多,为了减少损失,不少人宁愿空着也不敢继续放养。如果明年继续亏损,预计养殖面积会缩小,产量也会更低。再加上需求量升高,价格也会上升。”

目前我省暂无

水产养殖险试点

青岛是否有相关海水养殖业保险?4月14日,记者咨询了青岛保险行业业内人士,据了解,几家比较大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保等,并没有相关的水产养殖险。一般此类险种,都有相关部门负责牵头制定。作为商业险的话,几家大的商业保险公司都没有。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山东渔业互助协会。记者拨打了官网上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据其了解青岛暂时还没有水产养殖的保险。南方有几个城市在进行试点,不过也有重点的分类,比如部分鱼类或者贝类等。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海产品养殖风险高,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如何厘定责任比较困难,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低,养殖户投保率低。相比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的勘察定损更是难上加难。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水产养殖农业保险是农林牧渔四个种类中投保率最低的。一般是以渔业互助保险协会的形式承担风险。1994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成立之后,开展渔业互助保险的探索。现阶段的水产养殖保险主要有指数型水产养殖保险和损失补偿性水产养殖保险两类。

指数型水产养殖保险,就是通过是否触发约定的气象要素指标直接作为赔款依据。2013年,人保财险开出国内第一单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落地大连獐子岛。

损失补偿性水产养殖保险一般分为保成本或者保产量两种方式,保成本就是按照保险标的在收获时投入的成本作为最高保险金额,保产量就是以市场价格或者产品的销售价与产量作为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一般只保50%到70%,一些城市也在进行试点。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戴慧慧]

青岛话题

青岛海域惊现“巨无霸” 鲸鲨身躯庞大但性格温顺

08/05 07:35 / 青岛早报

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昨日上午出现在西海岸新区竹岔岛附近海域,被众多钓友目击并拍下视频。当看到鲸鲨从面前慢慢游过,钓友们都惊呆了,反应过来后赶紧收竿,纷纷发出惊叹声。

城市文化新地标蓄势待发 青岛人记忆中的国棉六厂即将焕新

07/29 09:00 / 青岛日报

曾经,国棉六厂内纺织车间机器轰鸣;如今,这里创意浪潮澎湃翻涌。在这里,历史与未来共鸣,文化与创意共舞,一座城市文化新地标正蓄势待发。

深度报道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开展暑期校内托管:托得安 管得好

08/01 07:44 / 人民日报

多地网友反映,一些家长早上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图书馆,中午给孩子点一份外卖,下班后再来接。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因缺乏看管,喧哗吵闹,相互追逐,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秩序。

《经济日报》关注青岛:真查实改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07/23 08:05 / 经济日报

结合学习教育,针对涉企行政检查中存在的多头检查、随意检查、过度检查等问题,青岛市研究制定出台《青岛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提出了明确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探索开展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等16项具体措施。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