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让每一位关心海牛的人,能因我们而骄傲!
和很多青岛人一样,足球和海牛如同两块印记,刻在张冬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中;和很多青岛人不一样,两块印记升腾出的热爱和责任,已经成为这位35岁的中超俱乐部总经理内心最坚硬的执着。2023赛季中超联赛已经开打,张冬和他的同事们进入最繁忙的工作节奏。海牛时隔九年重返中超,中国最顶级足球职业联赛的赛场上,重新飘扬起青岛这座足球城的旗帜。兴奋,期待,憧憬……外界压抑太久的情绪自然也会化作压力,压在球队的身上,也会压在张冬的心头。不过,面对记者的采访,作为中超最年轻总经理的他,依然保持了惯有的低调和淡定,而这种低调和淡定,却也让人对于球队的未来更多了一份信任和笃定。
全新的战场全新的阵容 最好的准备去迎接中超
4月11日的下午,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张冬的办公室里,人来人往,微信、电话铃声时不时响起。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超新赛季,全队上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官宣球队主帅,陆续宣布多位内外援到位,开展为期40天的春训拉练,返青做冲刺集训。去年从中甲赛区冲超那一刻开始,总经理张冬在兴奋之余,更多感受到的是压力之下,新的机遇与挑战。“备战期间,整个俱乐部从教练组到球员进行了大换血。今年内外援加起来一共引进了10多名球员,中超跟中甲的比赛节奏和竞技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队伍要做最好的准备去迎接中超联赛。”
本赛季,海牛引进了5名全新的外援,成为很多球迷关注的焦点。在张冬看来,外援确实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大家都明白,在中国联赛中外援对一个球队的重要性,我觉得外援的质量决定了一个球队的下限,但要取得好成绩,足球赛作为一项11个人,甚至23个人的比赛,更需要整个团队包括内外援一起来争取这个成绩。我觉得今年在外援引进上我们还是很成功的,5名外援都非常优秀,希望大家能在新赛季期待他们的表现。”
“俱乐部从自身来说,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本赛季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保级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成绩。”张冬告诉记者,可能外界对队伍的“期待值”不断调高,但俱乐部自身一定要对球队实力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脚踏实地去打好每一场比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身影
本土性展现出最暖温情
最近这段时间,位于金水路上的青岛海牛训练基地,也成了不少铁杆海牛球迷最愿意去的地方。每当球队开始集训,球迷都会早早停下车,走到路边,隔着铁丝网看过去,绿茵场上活动的依然是姜宁、郑龙、宋文杰、刘震理等人身影,仿佛一切都未曾变化……确实,对于很多海牛球迷们来说,让他们兴奋的不仅仅是重返冲超,还有故人归来。过去这两年,青岛海牛俱乐部召回了多名曾经在球队效力过的旧将,众多曾经效力过球队的青岛籍球员又回到了这支队伍。
“海牛俱乐部在人员架构发展始终以本土球员为主,特别是我们的子弟兵,大家都知道,海牛俱乐部是一个以青训为主的俱乐部,依靠自己培养的队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所以对这些为球队作出贡献的老队员,俱乐部要讲究温度,希望在职业生涯末年,能给他们一个完美的谢幕,把他们引进回来,这是原因之一。”张冬指出,此外,这样的安排也出于对赛季人员架构的考虑。“姜宁、郑龙、宋文杰、刘震理等老将目前保持着非常好的竞技状态,我觉得在球队中会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
在张冬看来,无论从竞技还是人品方面,这些青岛籍球员回归,会给队伍带来更多正能量,打造一支更有人情味更具凝聚力的球队。
年轻的身影年轻的力量
靠后浪奔涌去逐梦青春
青训作为海牛的旗帜,也是球队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重返中超后,成绩上的选择和压力无疑为持续性做好青训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用年轻人跟成绩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永远是矛盾的,有时候为了成绩,你不可能大胆去使用一些年轻人,如果在没有成绩要求的情况下,也许年轻人的机会更多一点。”张冬坦言,俱乐部也考虑到这种情况,今年会把队里很多有潜力的年轻人租借到中甲或中乙,能保证他们的出场,通过比赛让他们得到最大的锻炼。“其实他们最欠缺的就是正式比赛和高强度比赛数量,所以为了让他们能达到一定的比赛数量和比赛经验,今年决定外租一批本土的年轻球员。”
对于俱乐部队员的未来发展,张冬也提出,基调以本土球员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持续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大家也看到,队伍过去几年的年龄结构有些偏大,这对于足球真正的发展并非好事,因此下一步在保持本土性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包括从青训提拔出的球员,引入外面一些比较年轻比较有潜力的球员。像今年引援除了几个青岛籍球员之外,其他内援年龄在25—28岁,大家会看到这些生力军通过这两个月的春训,基本在队伍中站稳了脚跟,相信他们也会为青岛足球付出自己的力量。”
城市的球队城市的荣誉
公益行动擦亮青岛荣光
“海牛俱乐部作为一家面向社会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是要具备社会公益属性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是必备的。”这是张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将海牛融入城市,将足球融入生活,发挥俱乐部的公益属性。
“我一直认为,一支球队首先一定要追求竞技层面,但抛开竞技层面,我觉得一个俱乐部应该对社会更多展现一种人文情怀,一种本土的文化底蕴,一种家乡情结,带给社会一种正能量,职业足球队不光是一支球队,它还承载了社会责任。”张冬认为,特别是青岛这样有着浓厚足球氛围的城市,更是寄托了外界非常大的期待。这种期待超越了球队、球迷的层面,尤其在队伍降级9年后,再次在中超赛场和大家见面,这份激动不言而喻。“俱乐部今年希望打出自己的特色,打好每场比赛,虽然说不敢保证每一场比赛都去赢,但起码每一场比赛都会打出青岛人的精神来。”
三十年风雨三十年坚守
目标要打造百年俱乐部
1993年,海牛冲进绿茵场,青岛足球从此有了自己的代表,30年跌宕起伏,历经风雨,海牛初心不改,留下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成为青岛足坛一面闪亮的旗帜,也成为中国职业足球领域中一家具备悠久历史的俱乐部。站在俱乐部的长河里,35岁的张冬作为一名年轻的总经理,压力与挑战并存。“做俱乐部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压力肯定是会有的。但如果把格局扩大,特别是除了竞技层面之外,在品牌文化、经营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那应该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谈及此,这位年轻的总经理信心满满,他认为,只要能把俱乐部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在发展上前途必定值得期待。
过去十年,中国足球经历了起起伏伏,不论外界环境怎么样,海牛的发展初心从未改变,正如董事长乔伟光10年前所说:“打造百年俱乐部,一直以来都是海牛的坚定发展方向。金元时代,我们不会跟风效仿,外界环境跌入低谷,我们更不会摆烂。海牛俱乐部有自己的步伐跟自己的节奏,无论外界怎么样,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走下来,谱写足球之城的荣耀。”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高静文 实习生 张家栋)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张锦宏]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