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9月13日讯 (首席记者 丛黎 通讯员 谢小真)生命有多长?只在呼吸间。颈胸段气管相关病变,一直是国际上棘手的医学难题。9月6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成功为一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内转移患者实施胶东半岛地区首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辅助麻醉下颈胸交界部气管肿瘤切除及气道重建手术。
肿瘤扼住气道,真“命悬一线”
张女士(化名)两年前确诊甲状腺癌,在当地医院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情况良好。半年前,张女士开始感觉颈部有压迫感、束缚感,出现喘憋、胸闷、咳血等表现。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主任李永团为患者安排了颈-胸部增强CT,结果显示声门下2cm巨大肿瘤导致气管几乎被完全堵塞,如果分泌物或者出血将气道最后一丝缝隙堵塞,或将面临窒息死亡风险。
经综合评估,张女士气道肿瘤侵犯严重,气道狭窄明显,肿瘤血供非常丰富。如果给予常规的局麻下气管切开手术,一旦术中出血,在不能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机支持通气的情况下,张女士在手术过程中就将面临生命危险;如果给予全麻手术,张女士进入麻醉状态后自主呼吸将被打断,但又不能插管应用呼吸机,那手术全程的氧供将如何保证?
为了有效解除患者围术期安全隐患,医院医务部迅速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核医学科、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多学科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对可能的治疗方法进行充分研究,将根治性外科手术的优缺点、术后并发症、风险向家属充分告知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制定了ECMO辅助麻醉下气道肿瘤切除术联合气道重建的治疗方案。
ECMO加持,多学科鏖战成功闯关
考虑到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东院麻醉手术科主任毕燕琳指导下,李井柱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充分镇静镇痛,并在保留其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置入喉罩,协助患者自主通气。随后,东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谢伟峰建立上下腔静脉插管,东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马福国完成ECMO管路预充,ECMO顺利转机,停止辅助通气后患者氧合情况良好。
李永团主任团队仔细进行气道肿瘤切除及气道断端吻合,创建完整喉功能,保留患者发声能力。经过7个小时多学科联合作战,患者气道内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随后送入重症医学一科进行后续监护治疗。次日,经综合评估心肺功能情况,患者具备撤离ECMO条件后顺利撤机。
气道肿瘤是一种少见但却能引起气道梗阻而威胁生命的一种疾病。气管肿瘤切除、气道重建及成形手术作为肺外科领域的高精尖手术,采用ECMO技术相当于在患者体外建立一个“呼吸循环”,一方面避免了因手术在呼吸道操作带来的气道痉挛、血凝块阻塞、水肿等问题导致的术中氧供不稳定等风险,另一方面也能为某些心肺功能差、单纯全身麻醉不能耐受的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和手术保障。
以攻坚姿态护佑患者生命
此次多学科协作成功实施ECMO辅助下颈胸交界部气管肿瘤切除及气道重建手术,标志着医院气道肿瘤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多学科合作运行发展更加紧密,体现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姿态,为颈胸段气管相关病变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守住了生命最后一道防线,让患者的治疗多一分安全、多一分保障、多一分生的希望。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09:19 / 青岛早报
为何在摊位上看着新鲜水灵的蔬菜、鲜嫩亮泽的肉食,买回家后却“变了样”?导致这一结果的便是悬挂在摊位上方的那一盏盏“生鲜灯”。
11/28 13:39 / 青岛日报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机场客货运的数据变化,正持续释放稳健复苏的信号,折射出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