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以前去李村赶集 现在逛李村买车
截至今年8月,岛城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已经达到33.02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据已增长超过44%,提档升级的李村商圈也已布局新能源汽车销售。看好心仪的新车后,以前,大家是去4S店或者逛车展了解详情。现如今,很多4S店瞅准李村“双地铁商圈”优势,纷纷在地铁口“抢滩登陆”办起车展,占据新高地。
现场
李村地铁站办起新能源车展
9月3日傍晚6时许,记者来到李村地铁站。这里是地铁2号线和3号线交会处,是不折不扣的交通枢纽,日最高客流量超过40万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客流是搭乘地铁前来。
8月31日,维客星城经过华丽升级,实现了和李村地铁站无缝衔接,“新能源街区”也同步开门迎客。在这个街区里,奥迪、林肯、大众、长安、吉利、岚图、五菱等品牌数十辆汽车排成一列,市民路过时或驻足观看或绕着车辆观察一番。“那边的岚图商务车,这边的大众ID系列,来看的人都挺多。”维客星城商务总监李岩告诉记者,8月31日以来,有12个品牌的30多辆车在这里展出,这些车大部分是近年推出的新款。李岩表示,展出车辆中超过一半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比例,将来要在80%以上。开业四天,已有多名市民前来咨询,很多人当场就签合同订车。
调查
探索商圈与潮流的交融之地
提到李村商圈,很多人会想起李村大集。曾经到李村,大家是购买鱼肉、粮蔬等农副产品和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等日用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李村能买潮牌衣服、各种各样的家电,享受吃喝玩乐一站式打卡。如今的李村商圈不仅能为民生背书,还开始引领潮流,迎来全省最大的二次元街区,还有新能源汽车展区。
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面对“爆炸性增长”的选择,如今的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对此李岩深有感触,“大部分现场体验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之前已经做好攻略,甚至有过试驾体验,这次看见有优惠政策选择了购买。”
维客星城作为老企业的新门店,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场景,商业已承担起营造生活环境、消费者实现个性化自我表达的重任。“新能源街区”未来的发展,还要融入汽车文化和工业文明的元素。
态势
地铁客流引来4S店布局
李村商圈拥有11个购物中心和2300个百货店、涵盖近4000家商业企业、日最高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商圈,从传统商贸业起家的李村商圈,又面临了各种考验:如何从电商冲击中突围?如何把客流变现?
有专家提出,要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例如,将李村商圈内的商场、企业做统一的业态规划和整合,打造李村商圈的整体品牌形象,而不是单个企业的推广。减少同质化竞争,推动亲子、休闲、健身等“社交化”新业态落户李村。商圈的客流是2号线3号线沿线的年轻人,要继续做大并推广李村商圈时尚IP,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感。李村商圈的热闹繁华引起了车企的关注。
趋势
商圈为新能源车市聚拢人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看车买车,不一定要去4S店。在李村商圈的万达广场、乐客城等地,汽车销售企业和手机、家电、服饰一样,入驻门店后开始经营“商超店”,而在“商超店”中,很多是在销售新能源汽车。
市民小刘的第一辆车,就是今年8月在李沧万达广场一家汽车“商超店”购买的新能源SUV。“家里人都知道新能源车既实惠、又环保,我更应该体验一番。”小刘称,在30万元左右的预算中,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高一些。
提到重庆南路、重庆中路,很多人会想起路两边的4S店。如今,他们已在维客星城“新能源街区”展出新车。“这里靠近地铁口,客流量挺大。”重庆中路一家大众4S店的市场部负责人杜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展出的是ID3、ID4,布展四天来,平均每天都能卖出一辆。重庆南路吉利几何4S店的销售经理杨先生告诉记者,除了现场订车的消费者,还有大量消费者表达了购买意向。
数据
新能源汽车持续走红
李村商圈为新能源汽车聚拢人气的背后,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在青岛的持续走红。青岛人有多青睐新能源汽车?记者展开了调查。
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了解到,去年8月到今年8月,青岛的汽车数量从约363.34万辆增长到约375.5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从约22.84万辆增长到约33.02万辆。这意味着,一年来,青岛新增的约12.21万辆汽车中,约有10.18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比例超过80%。
新能源汽车为何在青岛备受青睐?记者采访了汽车销售企业、新能源车车主后发现,这和一系列政策激励有关。
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一利好政策,让很多想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提前下单。
在青岛,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今年5月17日,青岛市商务局发布《青岛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汽车置换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补贴8000元;今年5月发布的《青岛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中指出,为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系列举措,青岛每年举办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10场以上,研究出台激励区(市)开展促消费活动奖励措施,还将推动政府采购公务用车更新应用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地方消费补贴”共同助推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消费市场上扬。
展望
青岛充电基础设施将继续增加
市民王先生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轿车,在平台注册后开始跑网约车。“以前担心找不到地方充电,现在掏出手机App搜一搜到处都是。”王先生称。
截至今年5月,青岛市共保有电动汽车充电桩7.24万个,中心城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已达0.81千米,市区实现公共充电站“5分钟服务圈”,乡村区域充电基础设施提前实现“乡乡有站”的布局目标,有力服务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推广。在青岛,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主像王先生一样,能更方便地享受到充电服务。
今年5月底,《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根据相关计划,青岛将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25年,全市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4万台和11万台以上,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5万台。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在青岛新车市场渗透率要达到45%左右,保有量达到45万辆左右。
规划
布局解决“修车难”“续保难”
在青岛,部分消费者依然对新能源汽车抱有疑虑,集中在“修车难”和“续保难”上。部分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认为,售后维修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前端产业的发展。在保养方面,电车则更注重电池和电机的状态检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让缺乏专业的维修点、高昂的维修费以及较长的维修周期等“修车难”问题,成为必须补齐的短板。
“修车难”这一短板,又导致了“保险难”。据保险公司业务员透露,新能源汽车硬件集成化程度高,配件价格和维修工时费较高,导致保险理赔成本提高。现阶段,多数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业务,都存在亏损现象,部分保险公司甚至对出过险的新能源汽车“拒保”。这两处“短板”,青岛正在设法补齐。
做法
强化金融保险服务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青岛市各级各部门要在“补链强链”“培育核心配套”方面发力。根据这一政策,青岛市将争取新能源汽车的头部零部件企业在我市布局相关项目,填补车用电机、电控领域空白,推动存量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增效,争取超充动力电池项目落地,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吸引传感器、控制器等高端汽车电子产业项目落户,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成果研发及产业转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金融保险服务”,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新能源汽车企业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保险产品。除此之外,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金融服务。
培育
建立新能源汽车人才队伍
青岛将构建好“新能源汽车维修体系”。《行动计划》指出,青岛要培育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创新开展电池包等核心零部件维修业务,降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维修成本,构建核心零部件维修生态链。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体系的建立,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在职业教育方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市职业技师学院、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专等院校,均已开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青岛交通职业学校与一家新能源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双方合作创办学校动力电池维修技术中心,由这家企业旗下的新能源专修连锁店为学员提供新能源实训基地,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在技能拓展方面,2024年举办的青岛市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设有“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赛项,这一项目旨在考验参赛者的多种车型机械部件维护和检修、电气三电控制系统维护和检修、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组织、解决问题等能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刘承杰 徐阳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戴慧慧]街头巷尾中发现青岛魅力 Youth Walk青年城市深度体验路线发布
09:31 /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年轻人,你多久没有给身心放个假啦?九月是青岛很好逛的时节,不如收拾行囊,到这些地方走走停停,来一场奔赴山海的旅行。
09/07 14:27 /
这既是青岛进入“双5A”时代后的首个旅游旺季,更是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在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迎来的首个旺季大考。
08/22 11:24 / 青岛日报
当下,漫步于这些老街,异域风情的老建筑中分布着各有特色、风格迥异的咖啡馆、民宿、杂货店、冰激凌店等时尚业态,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独特的欧陆风情扑面而来,形成有别于现代都市喧嚣的“慢”与“静”。
08/12 08:33 / 青岛日报
公共文化从阵地到大地。让文化融入城市的风貌,让文化增添幸福的砝码,让文化加持旅游的底蕴。城市的一刻钟公共文化圈,像身边的便利店一样可以随时“邂逅”,庸常的生活便因无数个文艺在场的理由,而变得美好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