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以制度创新深耕自贸“试验田”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第3版以《以制度创新深耕自贸“试验田”》为题,关注山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文章提到,截至目前,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已全部实施,183项制度创新举措在省内复制推广,7项制度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日,走进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组装车间,记者看到,工程师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调试一款种植牙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精准定位、动态导航、人机随动等功能,操作过程更精准、更高效、更舒适。
在这款手术机器人研发之初,因为投入大、周期长、临床资源紧张,产品上市曾一度缓慢。去年1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进医疗技术临床转化产业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极限人工智能成为首批入驻企业。正是平台提供的“一站式”专业服务,助力该款机器人提前半年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书,投入市场。目前入驻平台的企业已达30多家,极大助力了济南片区的医药创新项目临床研发和成果转化。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下称“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5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明显,海洋经济多项指标居全国甚至全球前列,形成山东改革开放的强大助力。
济南片区推出网络货运“票e真”新模式,通过税务与交通运输部门之间信息交互,实现网络货运业务交叉核对、真实性校验,司机完成动态刷脸和实名认证后即可申请代开发票,不仅解决了开票难题,还使司机有效载货时间月均增加50%。
青岛片区创新优化贸易全链条监管服务,联动海关推出45项货物监管模式,重塑货物“进、存、转、销”全流程,实施“集装箱进口‘船到直提’、出口‘抵港直装’”“黄河流域‘端到端’全程物流”“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30余项运输通关新模式,货物全链条通关平均提速30%以上。
在世界经济融合的大潮中谋划未来。5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功能,不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有效提升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入境运输工具检疫时间大幅缩短。
日前,养殖在经海渔业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中的首批600吨海水虹鳟鱼,经过7个月成长迎来收获期。深远海养殖好处众多,但智能网箱属于首创型产品,既不属于船,也不属于普通养殖网箱,在诞生时无法下水“落户”,面临登记确权的难题。对此,烟台片区积极探索,在全国首次打通了海洋牧场的确权路径,有效助力了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向“新”前行、逐“新”而进。山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新兴产业规模加速发展;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成效显著,传统海洋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快速崛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治理能力快速提升。
以“科创自贸”赋能创新创业生态,烟台片区搭建涉外服务专区,成立国际人才集团,推出“租赁+产权”人才住房,搭建“人才业达”云服务平台;相继落户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等四大协同保护机构,集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0余家,推动专利授权周期缩减80%以上,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创新活力。
从“自贸”出发,释“制度红利”。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东西联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南北联动对接国家自贸港战略,以及产业联动放大自贸溢出效应,不断推动形成市场相通、规则相联、产业相融、创新相促的发展格局,整体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不断提升。
“5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全省近万分之八的面积贡献了约百分之十二的实际使用外资和百分之十四的外贸进出口。截至目前,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已全部实施,183项制度创新举措在省内复制推广,7项制度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山东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源菁]10/31 09:11 / 青岛日报
骑手通过扫码可骑行进入小区,骑行过程中,小程序会对骑行速度和路线进行实时监测,当速度超过15公里/小时,会对骑手发出提醒,超速3次将被封号,需要配送平台公司进行批评教育后才能解封
10/31 09:31 / 观海新闻
随着青岛地铁逐渐连线成网,搭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如何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发挥公共交通整体效能成为近期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的重点。
10/23 08:40 / 青岛日报
城市“微更新”,是群众家门口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发展工程”。随着“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稀缺,与其他城市一样,青岛也将目光投向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城市“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