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闪电评论丨山东以“精准+温度”织密民生保障网

2025/03/20 20:24

阅读:

原标题:闪电评论丨山东以“精准+温度”织密民生保障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齐鲁大地上,社会救助正从“政策文件”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触的温暖。3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情况,成效显著,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民生答卷:全省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日趋完善,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更精准,“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覆盖33.4万人,临时救助14.2万人次……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山东以改革破题、用创新赋能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民生担当。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困难群众基数大、需求多元。如何避免救助“一刀切”?山东的答案是:分层管理、分类施策。通过细化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将困难群众划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不同层级,并针对医疗、教育、住房等需求实施专项帮扶,让救助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例如,济宁市将救助对象分为“基本生活保障”“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三个梯度,2024年通过数据比对精准纳入救助3.3万人,发放资金19.3亿元,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的转变。这种精准施策的梯度模式,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确保了“应救尽救”的公平性。

传统救助常受制于数据孤岛和效率瓶颈,而山东以“全、快、准、高”的数字化改革破局。全国首个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整合28个部门77类数据,归集1.2亿条信息,为191万低收入人口精准画像,用“数据大脑”破解救助难题,构建起覆盖风险预警、跨部门协同、智能核验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例如,平台首创“进入-拒止”双维度监测模型,2024年触发88.4万条预警信息,精准纳入救助3.2万人,动态退出不合格对象1522人,真正实现“政策找人”的突破。此外,“爱山东”APP的移动端办理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救助,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数字赋能的民生温度。

社会救助不仅是“给钱给物”,更要解心结、促发展。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动“物质+服务”救助模式,通过专业化服务满足困难群体个性化需求。省级“情暖夕阳”项目三年投入3200万元,惠及5.6万失能低保老人;青岛“小桔灯”心理救助、荣成“海螺姑娘”照护服务等品牌,将救助延伸至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领域。对孤困儿童,山东更显担当: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标准保障,助学金覆盖至高等教育阶段;“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累计资助1.5万例病患儿童,投入资金超1亿元。这种利用“物质+服务”,从“兜底生存”到“赋能发展”的升级,让救助更具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

山东的实践表明,社会救助改革需兼顾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2024年,山东困难群众救助绩效评价全国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和9%,服务类救助覆盖人数同比增长13.2%。这些成果源于三大“法宝”:一是政策供给分层分类,二是数字平台高效协同,三是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未来,山东计划进一步扩大数据共享“资源池”,完善“一人一条救助链”,推动救助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升级,切实以改革筑牢民生底线。

民生保障的高度,标注着社会治理的温度。山东以改革之笔书写民生答卷,用精准与温度织密兜底网络,不仅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更为全国社会救助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齐鲁样板”。期待这份“兜底智慧”持续升级,让更多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文/张恒)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王荣]

青岛话题

外地游客点赞青岛地铁 被这座城市暖到了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情绪消费兴起 有宣传含“微醺”字眼存在“擦边”风险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深度报道

资源亮相“出圈” “很City”的青岛发出文旅之约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

当影视镜头对准青岛老城区 一街一景皆故事

04/18 08:09 / 青岛日报

影视镜头常常对准历史时空与繁华摩登交错的青岛老城区,以鲜活和重生的代入感,解读着这座城市最浓郁、最生动的底色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