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20余家涉农企业展示新技术成果100余项
“四新”引领,青岛现代农业加速“慧种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光丽 张晋
本报3月23日讯 瓜果在14个数字智能日光温室大棚里茁长,AI智能图像监测系统里显示着园区的实时画面,智能传感器和自动灌溉设备均匀分布在棚内各处……2025年青岛市现代设施农业“四新”引领观摩暨全市农技推广工作会议日前在胶州市胶东街道上合·清水湾数字农业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举行。现场,20多家涉农企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相继亮相,集中展示了100余项新技术成果。这些“藏粮于技”的实践,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让农业生产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持久动能。
在示范园的南果北种示范区内,香水柠檬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种植有序的果树上蓝莓缀满枝头,挺拔的木瓜树上挂着成串木瓜,部分已经呈现诱人的金黄色。“目前,引种的200多棵木瓜树已经进入成熟期。由于温控技术得宜,园区木瓜能够长到七八斤重,且口感香甜可口,深受市民喜爱。”示范园负责人管立一介绍,园区内引进了木瓜、莲雾、芒果等多种热带水果,丰富了本地设施水果种植结构,让市民能吃到“家门口”种出的热带水果。
示范区内能够实现“南果北种”,并且保证瓜果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升,这得益于园区广泛应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通过信物融合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体系的数字化感知,并对农场中各个生产场景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建设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农场。农场能够针对不同作物品种,实时精准监测并调控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要素,为果树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记者看到,技术人员点点手机,灌溉系统立刻启动,细密的水雾从上方管道喷洒出来。该示范园由中国科学院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和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百公司”)共同打造,科百公司负责人刘宗波在观摩会现场向大家介绍,通过各类传感器,大棚内可实现按作物需求自动化灌溉、施肥等操作,打破传统的靠“感觉+经验”的灌溉模式。“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就能随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降低了劳动投入成本。”刘宗波说,目前园区水肥和农药用量减少30%至50%,节省管理成本30%至50%。
随着数智化的发展,正加速打破传统农业在地域、时节、人力等方面的桎梏,让设施农业管理更智慧、生产更精准、产量更满意。
近年来,青岛集成创新了一批高产技术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建设,打造5个绿色增粮“五良融合”示范基地,小麦高产攻关亩产875.82公斤刷新青岛纪录,带动全市粮食产量保持高位增长。同时,全市建成21个园艺作物精品园区,构建起10个国字号基地、50余个省市级基地和200多个示范点的农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体系,将集成创新技术落地生产一线,并辐射带动广大小农户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坚持科技集成创新,加大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为特点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市农技中心副主任李松坚表示,青岛还牵头成立胶东经济圈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协作联盟和全国首个“多元互融”农技协同推广联盟,集聚产学研推用多方力量。目前,已组建20多个农业专家团队,搭建10余个创新推广平台,聚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3/04 07:38 / 青岛日报
车辆更新让乘客乘车更加舒适,公交出行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交+”定制服务、婚庆等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努力营造更加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03/24 08:33 /
杨阳介绍,万物潮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以场景爆款、主题社交活动、主理人IP孵化为运营主线,打造“创造者—消费者—游客—玩家”的全链条体验式社交空间。
03/17 09:54 / 观海新闻
据了解,八大关、太平角的部分房屋目前已建立“建筑健康档案”,运用BIM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并积极打造文化IP矩阵,开发建筑主题文创、数字藏品等衍生品,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形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