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青岛科技馆2025年研学活动开启
3月31日,青岛科技馆迎来了一群来自四千多公里以外的喀什少年,他们与青岛美欧学校的学生们相遇——“泰山天山手拉手,鲁喀少年心连心”青少年手拉手系列融情交流活动就此展开,两地共上千名中小学生同赴科学殿堂、开启科学“狂欢”。海洋之梦,触手可及,援疆行动,大爱无垠,在展教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观看科学表演、探秘神奇魔术、体验科技展项,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之旅为青岛科技馆2025年度研学活动拉开帷幕。
沉浸式探索、跨学科实践,科普课堂中,孩子们在生动的剧情和讲解中“走进”李四光、孙家栋、南仁东等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世界,了解大国重器背后一个个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在科普讲堂学习海洋知识,在展项体验中激发了解海洋的好奇心,在头脑风暴中深究海洋问题,培养社会责任心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一场研学之旅让孩子们收获“生动”的知识。正如青岛美欧学校七年级九班的杨一一在研学手册中写的那样:“逼真的海洋生物标本配合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对抽象的计量单位有了真切的实感,原来翻车鲀竟能长得比人还高!”
新疆作为中国距离海洋最远的省份,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一。来自喀什的少年们在青岛不仅见到了大海,也在青岛科技馆的浩瀚海洋“乐学”。通过模拟深海环境的设备体验了从海平面“下潜”至11000多米海底的压强变化。“深潜之旅”中,他们与生活在不同海深的生物朋友会晤,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不同深度的海底压力……
在青岛,喀什市疏勒县英阿瓦提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阿依谢·图尔荪第一次看到大海,也在科技馆第一次见到海豹、绿海龟等动物标本,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了人类活动对海洋动物生存的影响。“在青岛科技馆,我亲眼看到了海洋生物标本,听了有趣的知识。原来大海藏着这么多奥秘,我要好好学习、保护海洋。”阿依谢·图尔荪在本子上郑重地写下这样一句话。
喀什市第三十三中学团委老师乌兰表示:“这种跨越物理空间的研学,设置了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看海的同时学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种下了探索、传承科技文化的种子。”
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逼真模型前,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深海英雄的风采,感悟“深海探险”的大国风姿;从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中,学生们备受鼓舞,点燃了科技报国的热情。2025年,青岛科技馆以“海洋筑梦·慧聚深蓝”与“匠心独运·国之脊梁”两大全新主题的研学课程,开启了年度科学教育新篇章,让 青少年在主题学习中感受科技强国的时代脉搏。
青岛科技馆自开馆以来,始终坚持打造以海洋科学为基础、匠心独运的研学活动,以“1+N特色海洋研学”为理念,发力构建“没有预设的答案,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边界的教育”系列研学实践活动。融合科普讲座、科学表演秀、馆内参观、动手实践等互动环节,以多彩的活动、多样的形式,打造特色海洋研学。
在1.7万平方米的互动展厅内,深海探测模拟器、大国重器原理模型等200余项设施成为学生们的“立体教科书”。深耕科普与文旅行业的专业研学师资团队,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研学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可体验的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今年,青岛科技馆将深化“馆校社”联动模式,立足青岛、辐射胶东地区乃至山东省,以优质研学服务提供高品质知识赋能,面向更远的内陆城市,传递来自海洋的科技气息。
当夕阳洒向青岛科技馆穹顶,孩子们的画卷上有了跨越山海的智能科考船,心底间有了科学家指引的科技强国梦。这场融汇“海洋蓝”与“科技红”的研学之旅,以创新的火种点亮教育的未来。 耿婷婷 文/图
[编辑:王荣]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3/04 07:38 / 青岛日报
车辆更新让乘客乘车更加舒适,公交出行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交+”定制服务、婚庆等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努力营造更加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03/24 08:33 /
杨阳介绍,万物潮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以场景爆款、主题社交活动、主理人IP孵化为运营主线,打造“创造者—消费者—游客—玩家”的全链条体验式社交空间。
03/17 09:54 / 观海新闻
据了解,八大关、太平角的部分房屋目前已建立“建筑健康档案”,运用BIM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并积极打造文化IP矩阵,开发建筑主题文创、数字藏品等衍生品,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形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