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和城市的烟火记忆,但部分背街小巷却也因年代久远、设施陈旧成为治理难点。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的城市管理”核心目标,自2023年以来,青岛市城管办在全市组织开展背街小巷“微提升”行动,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街巷胡同延伸。
针对背街小巷复杂多元的现状,青岛市城管办根据背街小巷所处区域、承载功能和设施条件的差异,将其划分为整治提升类、严管类、规范类,实施差异化分类治理。其中,整治提升类着重于路面修复、护栏维修更换等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严管类主要针对垃圾积存、占路经营、乱贴乱画等现象的整治;规范类聚焦于环境卫生改善与绿化美化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坚持以规划设计引领背街小巷“微提升”的提档升级,注重设计先行,体现背街小巷的自身特色,将“常态治理”与“特色治理”相结合,力求实现背街小巷的全方位优化。
各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背街小巷“微提升”行动。例如,黄县路之前墙面斑驳,雨天易积水,缺乏照明设施。市南区将硬件提升与文化植入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疏通下水道、重铺渗水砖和增设太阳能路灯等举措提升街巷硬件设施功能,另一方面在墙面手绘青岛里院建筑,赋予老墙人文气息,利用边角地打造“居民议事厅”,成为居民的“第二客厅”,从而使背街小巷成为“有温度、有故事、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春光山色片区区间道路串联周边多处社区及单位,但路面破损严重,雨天易积水,影响群众出行。崂山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对路面及人行道进行铺装,增设太阳能路灯、护栏和绿化带等设施,改善了道路交通功能,解决了市民出行难题。
2025年,青岛市城管办继续对50条背街小巷开展“微提升”,扎实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到“微提升”行动中,通过倾听民意,推动居民的好建议、“金点子”落地实施,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微提升”的群众满意度。文/王剑锋 谷正原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7/04 07:21 / 观海新闻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其中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入选山东省的“阅揽山海·舒爽胶东”避暑旅游线路。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