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在青岛台东步行街,“青岛啤酒交易所”火爆出圈,在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话题成为顶流。这座巨大的啤酒装置上方滚动着在售啤酒的实时价格,啤酒价格上涨时显示红色,啤酒价格下跌时显示蓝色。现场不少市民紧盯大屏幕,了解啤酒价格,并根据时价和口味偏好下单。
不少市民和游客表示,这种新颖的销售方式非常吸引人,不仅可以品尝青岛特色啤酒,还能感受到价格变动带来的惊喜和挑战。也有网友热议:“买杯啤酒,还看上‘股票’了”“太拿捏人了,这谁能拒绝”“ 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
从山东日照景区撒蛤蜊被点赞到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爆火,再到“青岛啤酒交易所”的出圈……近些年,给予足够的情绪价值成为了各地文旅项目创新突破的重要抓手。情绪价值始终贯穿整个文旅领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求。游客越来越在意情绪上的获得感,而非仅限于美食美景,千篇一律的古镇、商业街等更是难以形成核心的竞争力。当下,“旅游+”的跨界深度融合,才能成为文旅“长红”的密码。再看“青岛啤酒交易所”,当一杯啤酒接完,“交易所”实时显示的“行情”便会发生变化,让市民游客在享受啤酒的同时,也感受着“啤酒股票”交易的乐趣。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发展需要人气的加持,除了提供情绪价值外,城市“IP经济”的打造也能让文旅发展有无限可能。城市IP不仅对促进市民游客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更是彰显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热度”的关键所在。“青岛啤酒交易所”的设立,正是台东步行街“啤酒IP”战略的重要延伸,也是打造地标性街区“特色化、智慧化、年轻化”发展的重要尝试。据了解,端午假期,“青岛啤酒交易所”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单日啤酒销量突破120万毫升,为本地文旅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也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助力商圈整体增长。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回归旅游的本质,游客的诉求无非是想要在城市、景区获得超乎寻常的情绪体验。很多文旅项目投入大笔资金,跟风建造一堆徒有其表的“人造景观”,在挣扎运营几年之后,门庭冷落成为最终归宿。“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IP和文旅项目、服务绝不能抛开自身优势特质,盲目追时尚、跟潮流而硬造“一阵风”。此次“青岛啤酒交易所”能够吸引大客流,主要是“啤酒+金融”的创新,加之融合了啤酒元素等本土特色,且运营团队对啤酒的品质把控严格,确保消费者买得安心、喝得放心。
“有想法、有创意,青岛人喝啤酒喝出了新高度!”“青岛啤酒交易所”的爆火离不开多个层面上进行精心策划和持续努力。游客的向往和点赞,就是最大的口碑。想要雪球越滚越大,仍需各方目标一致,共同行动。城市文旅融合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暑假快到了,期待更多的市民游客来青岛体验美好的夏天。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07/29 09:00 / 青岛日报
曾经,国棉六厂内纺织车间机器轰鸣;如今,这里创意浪潮澎湃翻涌。在这里,历史与未来共鸣,文化与创意共舞,一座城市文化新地标正蓄势待发。
07/21 08:35 / 青岛早报
业内专家表示,集中供冷节能和管理效率更高,适合大规模、长周期使用,其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有利于绿色城市建设。
08/01 07:44 / 人民日报
多地网友反映,一些家长早上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图书馆,中午给孩子点一份外卖,下班后再来接。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因缺乏看管,喧哗吵闹,相互追逐,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秩序。
07/23 08:05 / 经济日报
结合学习教育,针对涉企行政检查中存在的多头检查、随意检查、过度检查等问题,青岛市研究制定出台《青岛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提出了明确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探索开展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等16项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