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聚焦·摄影者深情记录城市风物,触发流量传播
视觉叙事下的城市推介
在人人都是摄影者的数字时代,以影像青岛为载体的社交媒体传播,代入宏大的城市视觉叙事,通过触发裂变式流量,给予城市推介特殊的赋能与推动。很多民间的摄影者,深情记录这座城市的风物、风情与风光,挖掘出了城市的诸多新打卡地。
影像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载体,更是文化记忆的保存者、社会参与的催化剂和创意经济的推动力。视觉叙事下的城市推介已超越简单的记录功能,成为城市形象塑造与推广的核心工具。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摄影人每年全媒体播放量超过10亿+。通过镜头语言,城市的文化活力、历史底蕴和经济潜力得以具象化传播,成为打开城市、链接外面世界的桥梁。
网红摄影者澎湃大流量
如果经常刷手机视频,一定不会对“会飞的蛤蜊”“仰口小伙”“平老虎”等摄影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陌生,胶州湾大桥、崂山风景……青岛风光在他们的镜头下呈现出别样的魅力,让青岛人骄傲自豪,令外地人心驰神往。
“今年以来,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公众号推出专栏,定期推介青岛本土的摄影人。”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法磊介绍,这个专栏不仅搭建了一个摄影人交流的平台,也从一定程度挖掘了一批年轻的摄影人。为此,市摄协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摄影报》副社长万戈等来青举办摄影讲座及训练营,助力本土摄影人发展。
1994年生于青岛的刘克旺,网名为“会飞的蛤蜊”,他让胶州湾大桥成为自己的摄影缪斯。他擅长用航拍特有的“上帝”视角,展现大桥“S”形曲线与海岸线的缠绵,记录晨雾中桥塔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定格晚霞浸染时拉索切割光线的金色矩阵。他的作品曾登陆新华社、《中国国家地理》等权威平台,让世界通过他的视角看见中国桥梁的力量与温度,看见胶州湾的瑰丽。在青岛本土,他更像一位城市记忆的档案保管员。从奥帆中心的白帆到西海岸新区的礁石群,从浮山湾的霓虹到崂山的云海,他用每年超200次的飞行为青岛编织着不断生长的空中影像志。
崂山人拍崂山。关注崂山的驴友会经常刷到“仰口小伙”的视频,或惊艳或清新或宏大的崂山风貌,令人为之神往。他的真名叫曲全涛,以航拍崂山见长。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始终将故乡的奇峰碧海视为艺术创作的灵魂源泉。在长达数年的创作实践中,他操控的无人机如同灵动的海鸟,穿梭于云雾之间,定格下这片山海秘境四时流转的诗意:春日漫山樱雪与道观飞檐的对话,盛夏翻腾云海吞吐巨峰的幻境,深秋层林尽染晕染出的水墨长卷,隆冬素裹银装中若隐若现的冰瀑奇观。每帧影像不仅是自然造化的忠实记录,更全方位呈现大美崂山的山海仙境之妙。经年累月的叠加,为崂山带来了数“亿”的流量。
“90后”摄影爱好者刁振宇是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钟情于风光与天文摄影等题材。今年1月12日,青岛的天空中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空间站凌日现象,刁振宇用相机成功捕捉到这一震撼瞬间。很多大片的呈现需要经过精心的筹备与积累才能获得。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精确计算,刁振宇确定了中国空间站“凌日”现象的时间。为了捕捉这一瞬间,他精心挑选了平度大沽河附近一处视野开阔的庄稼地作为拍摄地。为了确保拍摄成功,刁振宇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器材与参数。这张对宇宙奇观精准捕捉的照片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关注,也让青岛再度“出圈”。
他们的作品为青岛代言
摄影是城市与世界的视觉对话。青岛天生丽质的美景与浓郁的人文烟火气相得益彰,让摄影师进入更富想象力的维度。近几年,比如崂山石老人海边的“青岛五渔村”、琴屿路的“一棵孤独的树”等都是最早通过摄影者的镜头在网上传播的,它们形成全国知名的网红打卡点,有效为城市文旅引流。
经常乘坐青岛地铁的人会从“平老虎”拍摄的作品前路过,这些美图用直观的影像力量传播了青岛的魅力。“平老虎”是摄影师贾纪谦的网名,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经常会有网友因为刷到他的作品而生出对青岛的向往。为了拍好青岛的栈桥、迎宾馆等地标,平老虎每年都要去上几十次。
“天主教堂,我一年去30多次,今年去迎宾馆的次数可能要超过天主教堂。”几年前,贾纪谦曾有一张雪后的天主教堂摄影作品火遍网络。据说事后有很多摄影师去复刻,可惜这样东北风刮的雪,让教堂屋顶单面覆雪,立体感十足的场景非常少见。很多人感慨“平老虎”运气好,会“偶遇”这样的好机会。实际上,栈桥、迎宾馆、天主教堂等青岛代表性地标,“平老虎”每年都要去几十次——当然,他大多数时候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无功而返。正是这种摄影人的勤奋和巧思,以及他对青岛的执念,才成就了无数的经典好片。
近日,《中国摄影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一组题为《大学路转角》的照片。这让全国众多摄影爱好者通过专业的平台“阅”见青岛,有效扩大了青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为青岛文旅发展注入了影像之力。摄影艺术赋能城市,这样的方式直抵人心又深入人心。《大学路转角》的作者于婷是一位近年来非常活跃的青岛女摄影家。2023年,她给自己立了一个项目,决定有意识地拍摄一组专题照片。于是,她家附近的大学路网红角成为“聚焦”点。
三年坚守,红墙不再仅是地标,而是承载记忆的容器,见证着普通人的梦想与坚持,为岛城镌刻下流动的时代印记。这组具有烟火气的作品,很好地传达了青岛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味道。
摄影师张进刚偶尔翻阅近年来自己拍摄的图片,可谓心潮澎湃。去年,他的镜头聚焦过“蛟龙号”深潜器、“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等大国重器。这些重量级作品和平时瞩目的“青岛烟火”在《人民日报》1版、新华社新华全媒+等全方位呈现。他是人民图片、光明图片、中新社、视觉中国、东方ic、法新社等国内外重要媒体的签约摄影师,作品被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带出去参展,为青岛外延了另一条传播路径。
摄影这样为城市记忆赋能
本雅明将摄影视作一把手术刀,老照片是城市的“记忆手术刀”,既解剖过去,也缝合未来。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照片不是告诉人们如何记忆,而是告诉人们该记住什么。”城市是记忆的容器,而摄影则是捕捉、保存和重构这些记忆的有力工具。从老照片里的市井烟火到当代街拍的都市光影,摄影不断重塑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情感。
近一段时间,青岛摄影家孟波正投入到海量的青岛老照片整理中。5万多张老照片是其父亲、著名摄影家孟庆林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大量“城市记录”。作为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城市记忆”工程的重要项目,这些老照片带观者回到过去,以镜头重新定义城市记忆。从日常生活到历史大事,每一张老照片都藏着一个有关青岛和青岛工业的鲜活故事。孟庆林的摄影,用在场的角度切入到城市发展的脉络,更安静、更凝练地“遁入”历史。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影像对比,清晰地呈现了青岛大发展的空间叙事。
在工业文明的影像档案中,孟庆林是当之无愧的“企业记忆守护者”,也为青岛的“品牌之都”“工匠之城”提供了清晰的脉络。这些影像不仅呈现了青岛早期的“工匠精神”,更成为企业发展史的视觉图鉴,深刻串联起中国制造业从模仿到创新的奋进之路。
“这些老照片重现了城市镜像中的时光褶皱,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过去的标志性瞬间,用镜头挖掘出丰富的城市文化宝藏,留下了不可复制的永恒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愈发珍贵。”在青岛老照片馆馆长刘云志等业内人士看来,孟庆林这些老照片的“再发现”是影像之外的记忆回响,将使得大家对青岛的生长有更直观的认识。
青岛是一座与海共舞的开放城市,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时间淬炼与文化交融的故事。经年间,青岛的摄影家徐崇德不间断地把青岛影像推向世界。相对于单纯拍摄风光及老城风情的摄影人,徐崇德对于摄影的追求是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记录下青岛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百态以及青岛让人难以忘怀的重大事件和无数个精彩瞬间。他已推出7本摄影作品集,其中《节日青岛》《奥运青岛》《风从海岛来》《石阶路上的青岛》都是以青岛为题材的摄影专著。在他的镜头下,无论是青岛的石阶路、民俗风物,还是青岛举办的节庆活动、帆船赛事,都成为青岛宣传的美学注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文 王雷/图)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7/04 07:21 / 观海新闻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其中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入选山东省的“阅揽山海·舒爽胶东”避暑旅游线路。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