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7月18日讯 近日,平度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运用密网支架植入技术,为一名颅内动脉瘤患者拆除了这颗危险的 “不定时炸弹”。这一案例的成功标志着平度市人民医院在脑血管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更为众多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突发险情:颅内藏 “炸弹”,常规治疗遇难题
今年67岁的患者张先生(化名),因头晕症状入住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刘彦伟副主任医师为其进行了详细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张先生颅内存在一处直径约11毫米的未破裂动脉瘤。刘彦伟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联系神经外科崔恩东副主任医师会诊,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手术,张先生随即转入神经外科接受充分双抗治疗,等待手术。
颅内动脉瘤就像一颗潜伏在人体内的 “不定时炸弹”,它是由于脑动脉壁结构异常,在血流冲击下局部膨出形成的瘤样结构,一旦破裂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开颅夹闭术和弹簧圈栓塞术,但张先生的动脉瘤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位置特殊且形状不规则,开颅手术风险极大,而普通支架植入加弹簧圈栓塞手术,术后复发几率又很高,常规治疗方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精准突破:密网支架显神通,多科协作保平安
针对张先生的复杂病情,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斌、崔恩东副主任医师以及团队展开多学科会诊并反复研讨,最终决定采用先进的密网支架植入技术为其治疗。
该技术通过在血管内植入一种特殊的金属网状支架,能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促进瘤内血栓形成,从而实现动脉瘤的闭塞,达到治疗目的。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密网支架植入技术优势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尤其适用于复杂、难治性的颅内动脉瘤。而且手术风险较低,治疗效果确切。
手术方案确定后,张建斌主任向医务科汇报,申请临时采购一例密网支架。在院领导的协调下,各职能部门快速响应,成功完成了密网支架的采购。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介入手术室等多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神经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将密网支架精准地植入到患者动脉瘤所在的血管部位。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3 天便可以步行出院。
技术引领:守护健康不停步,精准治疗惠民生
“密网支架植入技术的成功开展,是医院神经介入治疗领域的一次重要跨越。” 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斌表示,“这项技术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能让更多患者免受开颅手术的痛苦,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后,我们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引进更多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在人群中的发病为少数,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UIA 检出率逐渐增加。大多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偶然发现的,通常无症状,至于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还需请专业人士评估分析。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等都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危因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像密网支架植入这样的微创治疗技术,将为更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记者 赵彦阅)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王荣]07/10 08:36 / 青岛晚报
通过安装车载投影灯,以科技手段守护乘客夜间出行安全,后期将以灯光为载体,将台东商圈的旅游攻略、美食地图与城市文化融入车厢,打造“公交+文旅”的全新体验。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