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11月6日讯 随着质量强国建设战略深入推进,县域质量发展成为关键抓手。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名单,青岛市崂山区凭借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扎实的实践成果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首批“城市间质量合作互助”创新试点,从“省级质量强县”跃升至“国家级试点标杆”,为县域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参照。
党建领航,激活质量创建“红色引擎”
今年以来,崂山区市场监管局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组织领衔、书记领办”为核心抓手,组建党员专班全程靠上推进试点创建工作。从政策制定到项目落地,从品牌培育到设施升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推动质量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形成“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全员参与”的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试点创建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根基扎实,筑牢“国优”评选硬核底气
作为山东省首批质量强县,崂山区始终将质量建设置于区域发展核心位置,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投入夯实质量根基。政策层面,出台《崂山区崂山质量奖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与标准质量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配套专项资金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品牌建设成果丰硕,率先设立区县级“崂山质量奖”,连续六年获评青岛市质量工作评议A级,累计培育中国质量奖1个、省长质量奖2个、市长质量奖12个,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驰名商标23件,18家企业入选“好品山东”,51家企业跻身省高端品牌培育名单。
产业与科技的协同赋能更让质量发展后劲十足。崂山区构建“7+4+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成四大新兴产业园区,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1家、各类研发机构100余家,国家级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与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双国创中心”落地运营。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为入选试点积累了坚实的“质量家底”。
模式创新构建质量发展特色路径
立足“科技强、产业优、金融聚”的区域禀赋,崂山区凝练形成“科产融合+金融赋能”质量发展核心模式。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打造全省首个基于产业链的NQI线上平台,打破时空界限链接优质资源,为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提供“计量—标准—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质量痛点;同时牵头成立政产学研检协同创新联盟,汇聚8家高校院所与9家检测企业,推动质量技术线下深度融合,实现质量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
跨区协作探索质量治理全国经验
此次入选创新试点,崂山区以“城市间质量合作互助”为核心任务,与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滨江区展开深度协作,聚焦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合作。这一合作将与《崂山区质量强县培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紧密衔接,该方案明确六大维度战略框架、14项重点任务及63项具体举措,让“崂山经验”与“滨江实践”相互赋能,形成可复制的跨区域质量协同模式。
从区域实践到全国试点,崂山区的质量建设之路不断延伸。下一步,崂山区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特色发展模式,在跨区协作中挖掘创新潜力,在民生质量提升中践行担当,让“崂山质量”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为质量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基层力量。(记者 解宁)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