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已上线83个政务大模型应用

2025/11/15 08:20

阅读:

原标题:青岛已上线八十三个政务大模型应用

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数字政府业务融合创新相关情况。

近年来,青岛在国内率先打造城市政务大模型统筹建设模式,已统筹推动各级各部门83个政务大模型应用上线,成立青岛市“人工智能+政务”实验室,发布首批标杆场景及首批政务场景机会清单,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生态体系,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山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重点任务试点及山东省人工智能大模型“百景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今年以来,青岛印发一系列文件,推动形成“1方案1办法1标准1指引”的政务大模型顶层规划,确立由市大数据局统一建设政务大模型应用支撑底座,数据、算力双轮驱动,各级各部门以业务需求为牵引,实现N个大模型应用创新突破的“1+2+N”的政务大模型集约化建设模式,避免各级各部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

在城市治理领域,打造“城管事件智能派单应用”,单个事件派发时间由60秒缩短至1秒内,智能派单比例达99%以上,准确率达94%以上;打造“公众诉求分析应用”,实现案件智能分类、地址智能分析、报告智能生成,城市管理领域群众诉求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分别同比上升13.4%、7.8%,投诉总量下降8.5%;打造“应急事故调查辅助决策智能应用”,整合多方事故数据资源,构建集查询、分析、推荐、生成于一体的智能辅助决策体系,相似事故案例推荐准确率达90%以上,事故根因分析全面性较人工分析提升60%,助力政府部门精准投放防范资源。同时,试点启动视觉识别大模型等多模态应用,识别监控视频、无人机视频、网格员照片中的城市管理事件、安全生产隐患,打造全链条城市治理智能化新模式。

在民生服务领域,聚焦部分高频审批事项复杂度高、提报材料多、线上一次申报成功率低等难点问题,打造“政务服务边聊边办”应用,通过一个聊天界面集成咨询、导办、申报、评价等全流程服务环节,实现“即问即答”的对话式办事服务和7×24小时实时交互,累计上线17个“边聊边办”场景;打造“劳动仲裁类案同裁”应用,解决劳动仲裁工作周期长、重复性工作多、裁量标准难统一等问题,推动文书记录错误率从5%降至2%,生成时间从3到5天缩短至1到3天,效率提升1倍,形成全国领先的劳动仲裁服务“青岛模式”。

在基层治理领域,在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率先开展政务大模型赋能基层治理工作试点,打造“AI·卫”政务助手,借助智能预审、自动分拨等技术,将基层人员从重复性材料核验、工单转派等工作中剥离,减少60%以上基层人员重复性、事务性工作量。

高质量的大模型应用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集。青岛基于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为全市各部门共享数据,目前部署在市政务云的国产智能算力共计96P,可有效满足现阶段大模型建设使用需求,将所有智能算力资源纳入政务云管理平台集中管控,探索算力最大化利用的部署模式,有效减少同类模型的重复部署,避免资源浪费。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陈烛光]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发力新消费 青岛历史城区“老字号”焕发“年轻态”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