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汇智崂山”人才新政发布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区域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创新的竞争。近日,崂山区正式发布《关于深入实施“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细则,以系统化、精准化、生态化的思维,对人才政策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新政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着力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宏伟蓝图。其中,“一产一策”的精准导航、“繁星人才”计划的强力引擎以及“近悦远来”生态的精心营造,共同构成了崂山面向未来招贤纳士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蓄积最澎湃、最持久的动能。
“一产一策”
赋能重点产业跃迁升级
“汇智崂山”人才新政首次实施“一产一策”,目的就是聚焦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领域精准发力。新政针对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重点产业,量身定制了“一产一策”的专项人才支持措施。这一创新举措,核心目标是产业强链补链,旨在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将顶尖人才与团队嵌入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之中,实现人才资源的精准滴灌和强力扶持。
政策的精准性与支持力度并重,体现在对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才团队的真金白银投入上。在虚拟现实产才融合方面,崂山区对获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的本地VR电影作品、获评工信部虚拟现实典型应用案例等,对其创作研发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在人工智能产才融合方面,政策则精准卡位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3个赛道,对企业大模型、企业算法纳入国家级备案清单的,给予研发人才团队最高15万元奖励。在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方面,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灵巧手及核心零部件领域落户崂山并达到规模运营的人才团队,提供最高80万元的奖励。在生物医药领域,对新获批1类创新药并在崂山实现产业化落地的人才团队,将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新政直指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强力推动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
“繁星人才”计划
激活科产融合内生动力
如果说“一产一策”是为重点产业铺设了人才引进的“高速路”,那么“繁星人才”计划则是为崂山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该计划设有每年最高400万元的专项资金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家电、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实现原创突破、推动科产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高端人才,每年组织评定,构建起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人才梯队。
“繁星人才”计划将科创人才细分为三类,覆盖了从源头创新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在“原创突破类人才”方面,面向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人才,其主持的科研项目需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对此,崂山区给予个人20万元奖励,并对其主持的科研项目,配套100万元的专项资助,为顶尖科研人才提供坚实的舞台,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在“科产融合类人才”方面,进一步分为“创新类”和“创业类”。“创新类”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其研究方向契合崂山区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需求,能够切实推动产业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创业类”则面向高校院所的科研人才,支持他们将科技成果在崂山落地转化,创办高技术企业。在“服务转化类人才”方面,重点选育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从事挖掘、培育、熟化、评价、推广工作的科技项目经理人。崂山区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分别给予个人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不等的奖励,激励他们成为创新资源的“调配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效能。
“近悦远来”
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
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发展生态的竞争。崂山区在“汇智崂山”新政中,将优化服务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摆在了突出位置,并在多层次人才支持上展现了充足的诚意,致力于让每一位选择崂山的人才都能获得尊重、感到温暖、赢得发展。
在服务流程方面,新政通过政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公开发布详尽的申报指南,大力推行线上办理,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同时,严格的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在阳光下运行,每一份支持都能给予最需要、最值得的人才和企业。
在服务保障方面,新政构建了涵盖住房、金融等全链条、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体系。针对青年人才普遍关注的“住房难”问题,新政通过青年人才安居计划,盘活国有存量资源,统筹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租赁型人才住房,并以优惠的租金价格提供给青年人才。与此同时,布局建设一批集生活居住、职业发展、休闲旅游、社会融入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家园和人才驿站,打造人才身边的“服务综合体”。
在办好“关键小事”方面, 统筹考虑交通、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城市功能,建设高品质青年人才社区,并设立家庭医生服务团、免费办理全区范围内4A级以上景区家庭年卡等举措,全方位提升人才获得感。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共同编织成一张紧密而温暖的服务网络,让人才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真心实意,并与城市共成长。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陈小川 通讯员 袁航 崔维兵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陈烛光]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