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邢台23对新人举办集体汉式婚礼(组图)
室内,簇锦团花,庄敬典雅,气韵清新怡人。
2月3日,在南和县农业嘉年华一个偌大的花房内,由邢台市文明办、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一场汉式集体婚礼,让新人和周围群众感受到传统婚礼和中华礼仪的独特魅力。
张灯结彩披锦绣,欢天喜地笙歌奏。在现场,来自邢台市区和辖县的23对新人,身着端庄的红色汉式礼服,执手而入。
执手呈童心,瞬间印永恒。新郎新娘执手礼。 记者邢云摄
“吉时已到!”10时许,赞礼官高声诵道,“礼请新郎行醮子礼,长辈赐酒,祈福平安。”“礼请新娘行遮颜礼,长辈盖头,祈福顺畅。”
礼乐相和,锦绣霓裳。一对对新人在亲友的声声祝福中携手而行,宛如从画中款款而来。
接下来,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对拜、解缨、执手、撒仗等礼节,一次又一次将活动推向高潮,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婚典文化的古韵之美,还原了一场原汁原味的传统汉式婚礼。
一步金,一步银,新娘迈火盆。 记者邢云摄
别开生面的汉式集体婚礼,最有感触的要数新娘。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仪式结束后,很多新娘都在感叹,这样的婚礼简约而又隆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喝下合卺酒,行了结发礼,油然而生一种感动,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吧!”新娘王慧说,自己像是穿越了时空,感觉很美妙。
王慧是南和县南王庄人,爱人孔祥飞和她是老乡。目前,他俩都在邢台市一个批发市场做货架生意,因做生意而结缘,继而生情。两人已领了结婚证,但忙于生意顾不上办仪式,得知市里征集参与集体婚礼的新人,就赶紧报了名,家人都很支持。
“市领导做证婚人,太难得了。而且我们节省了费用,又不失浪漫。”孔祥飞说,整场婚礼他们没花一分钱,反而还获赠新婚礼物,“用语言形容不出内心的兴奋,太高兴了!”
孔祥飞夫妻俩还代表23对新人向全市的准新人发出倡议:“我们要做时代新风的传播者、勤俭节约的倡导者、社会新风的践行者和净化风俗的推动者,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做贡献。”
很多亲友边看边拍,彼此祝福。市民路先生说,汉式婚礼不奢侈、不喧闹,恭谨、庄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他相信,借助这个婚礼一定能够让更多人进一步理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含义。
参加集体婚礼的23对新人合影。 记者邢云摄
“曾几何时,结婚大操大办、铺张攀比、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在一些地方滋长蔓延,父母无奈,儿女不愿。”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薄国纯表示,新时代的青年要与时俱进,要有新的气象、新的追求。现在邢台市正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行动,特别是号召青年朋友把精力和财力用在创业就业上,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作表率、当先锋。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邢云)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